浅谈人因工程学在医疗器械设计中的应用

  相信很多一线的医疗器械研发者都会收到这样一条设计需求——“医生使用起来顺手”。人们评论医疗器械设计的好坏也通常是说“好不好用”。所谓“顺不顺手”“好不好用”就涉及人因工程(HumanFactorsEngineering,简称HFE)。

  人因工程设计是隐性的,因其并无明确的技术指标,而是在外观形态、材质工艺、人机界面、色彩等方面更多地考虑使用者的感受。

  医疗器械“bebetter”

  人因工程学起源于二战时期,因设计人员在研发新式武器时研究如何兼顾机器特性和人的体能极限而诞生。

  目前,人因工程学的学科名称和定义尚未统一,一种普遍定义是:一门以心理学、生理学、解剖学、人体测量学等学科为基础,研究如何使人、机、环境系统的设计符合人体生理结构和心理特点,以实现人、机、环境间的最佳匹配,使处于不同条件下的人能够有效、安全、健康、舒适地工作与生活的科学。

  作为一门科学,人因工程学没有其他一些学科中复杂的公式,也没有规定必须做什么,而是提出了一个问题:怎样让设备更安全且质量更高?人因工程学常使研发工程师“挠头”的原因也正在于它让我们在“tobebetter”的道路上永不止步。

  指导产品研发

  从定义中可以获知,人因工程学的终极目标是在最大程度上设计出适合用户使用的产品,即最高效的“人-机交互系统”。

  医疗器械作为一种特殊的设备,与人的生命安全直接相关,安全、有效也因此成为其设计中的重中之重。

  对于人因工程学在医疗器械设计中扮演的角色,可通过几个例子来说明。

  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用于帮助心脏骤停、心室颤动的病人恢复有效灌注心律。我们设想其工作场景:使用者通常是未经过专业医疗培训的路人,他们往往在极其紧张的情况下第一次使用AED,并需要在“黄金四分钟”内对心脏骤停的病人进行救治。在这4分钟内,使用者需首先从安装盒中取出AED,阅读并理解各个按钮的含义,听清AED常用的电子语音指令,或理解视频操作指示,然后根据指令操作,如给患者贴电极、按下“分析”按钮,在分析完毕后按下“电击”按钮等。人因工程学的作用是在整个过程中保证使用者的正确操作,避免误操作,具体表现为通过文字、颜色、图标等形式对不同按钮进行功能标识,指导按钮形状、位置等设计,且尽量避免使用者误触。

  除保证安全性,提升可用性也是人因工程学在医疗器械设计中应用的目的之一。治疗过程中,医生不仅承受着难以想象的精神压力,还面对着高强度的体力考验。人因工程学专家的目标是努力降低操作者的疲劳程度,使其尽可能处于舒适状态。

  就医院使用的操作台车而言,其设计者不仅需要考虑人体高度、人体各部分长度及仪器外观等因素,以此来设计台车的外形,还需要依据人体生物力学特性来设计合理的操作方式,以尽量减小操作位移,减轻操作医师的体力消耗。同时,还应设计简洁的人机交互界面,合理排列菜单、按钮等,降低使用时的错误率。

  人因工程学是个庞杂且需不断进行测试的系统性工程。近年来,人因工程学理念的引入使医疗器械的安全性、有效性有了较大改善,但远未达到完美。继续开展医疗器械人因工程学设计,利用人因工程学指导医疗器械研发,不断优化、完善医疗器械性能,让使用者能够更高效、舒适地使用各种医疗器械,广大医疗器械研发工程师和人因工程学专家有很大的能力发挥空间。

  加强相关监管

  由于人因工程学在医疗器械有效性、安全性的提升中起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国家将其纳入医疗器械监管要求中。

  美国是世界上较早将人因工程学引入医疗器械监管要求的国家。20世纪七八十年代,FDA曾有研究表明,用户界面设计缺陷会导致患者死亡。为此,美国医疗器械促进协会(AAMI)将军事装备的人因工程标准MIL-STD-1472进行调整,使其适用于医疗器械,该标准成为世界上首个医疗器械人因工程方面的指导性文件。1996年,当FDA推进质量体系法规修订时,明确规定医疗器械开发中必须应用人因工程相关的法律规定。

  1999年,美国国家医学院刊登了一份报告,内容显示,每年有4.4万~9.8万名美国居民死于医疗事故,而其中超过1/3的死亡是由于医疗器械使用错误导致的,即在医疗器械的开发过程中未能充分考虑人体工程学。FDA对该报告高度重视,并于次年颁布了医疗器械安全使用指南——《MedicalDeviceUse‐Safety:IncorporatingHumanFactorsEngineeringintoRiskManagement》,强调对人因工程学的广泛应用,希望以此减少此类失误造成的伤亡。

  此后,AAMI又相继发布AAMIHE74:2001(已于2010年撤销)和AAMIHE75:2009,但这两个标准均为自愿性标准。21世纪初,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制定了名为IEC60601-1-6的标准,发布了与AAMIHE74:2001中规定应用人因工程学的类似方法。2007年,IEC发布IEC62366:2007,基本取代了IEC60601-1-6。

  2011年,FDA发布人因工程学指南《DraftGuidance——ApplyingHumanFactorsandUsabilityEngineeringtoOptimizeMedicalDeviceDesign》,该指南规定制造商在获得最终产品批准前必须执行全面的人因工程学相关工作。FDA期望制造商进行可用性测试,这意味着相关医疗器械产品若要获得FDA认证,必须进行可用性测试。

  欧盟在2007年发布的MD2007/47/EEC医疗器械指令中指出,制造商应对国家认证测试实验室编制的测试报告表进行全面审查,以评估企业对标准的遵守情况,即其产品应符合IEC的人因工程学相关标准,才能获得CE认证。

  可用性作为一项全新的监管要求,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2016年,我国发布YY/T1474-2016《医疗器械可用性工程对医疗器械的应用》,这是我国医疗器械人因工程从研究向监管迈出的第一步。自研发环节起即引入人因工程相关监管要求,不断改进、完善相关法规,以更好地保证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是我国监管部门将持续推进的事业。

  医疗器械设计是一项多学科融合、临床需求突出的工作,医疗器械工程师应注重医工结合,充分了解产品的用途、使用环境、生命周期、使用对象等因素的影响,审慎评估风险程度。设计者还要结合可用性测试,合理预见并降低误操作出现的概率,提升产品使用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设计出真正安全且具有“人情味儿”的医疗器械。“卓越”与“灾难”之间,或许就差了这么一点儿“人情味儿”。

本站基于学习/交流相关知识为目的,内容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或留言予以屏蔽/删除内容

(0)
上一篇 2019年12月16日 01:52
下一篇 2020年1月6日 01:55

相关推荐

  • 穿刺针的功能和注意事项是什么?

      穿刺是将穿刺针刺入体腔抽取分泌物做化验,向体腔注入气体或造影剂做造影检查或向体腔内注入药物的一种诊疗技术。目的是抽血化验、输血、输液及置入导管做血管造影。穿刺针主要用于硬脑膜下腔穿刺、脑室穿刺、脑血管穿刺、腰椎穿刺、胸膜腔穿刺、肾脏穿刺等。  使用注意事项…

    2021年2月16日
    48600
  • 境内外防护服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自武汉市暴发新冠肺炎以来,医用防护服需求增大,海内外人士踊跃捐赠,由于境内外防护服标准各异,为更好地帮助医护人员选择临床使用的医用防护服,笔者通过对比分析境内外防护服标准,为临床正确使用防护服提供参考。   一、境内医用防护服应用分析   (一)医用防护服…

    2020年6月2日
    45900
  • 何谓药源性疾病?

      答:药源性疾病又称药物的诱发性疾病是由某种药物或数种药物之间互相作用而引起的与治疗作用无关的药 物不良反应。这种不良反应所发生的持续时间较长,反应 程度较严重,造成某种疾病状态或器官局部组织发 生功能性、器质性损害时,就称药源性疾病。如庆 大霉素引起的神经…

    2021年9月2日
    49400
  • 无菌类医疗器械有哪些特点?

      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以下简称无菌器械)是指无菌、无致热原、经检验合格、在有效期内一次性直接使用的医疗器械。当前国家依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下发的《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办法(暂行)》(局令第24号)对无菌医疗器械进行监督管理。凡在中华人民共…

    2021年8月20日
    47300
  • 如何安全合理选择药物?

      答:首先应当确诊自己是什么病,然后对症下药,不 能只凭自我感觉或某一个症状就随便用药。比如发烧、头痛, 1是许多疾病共有的症状,不能简单地服一些止痛退烧药完 事;又如腹痛,也是一些疾病的共有症状,如果不分青红 皂白地使用止痛药,就会掩盖一些急腹症的症状,贻…

    2021年8月20日
    47000
  • 如何在网络交易服务第三方平台选购医疗器械

      如何在网上选购血糖仪、血压仪、家用呼吸机、医用口罩和体温计等医疗器械产品?以选购一款安全有效的家用呼吸机为例进行说明。   1.平台必须有备案。   在第三方平台选购产品时,必须选择持有《医疗器械网络交易服务第三方平台备案凭证》的第三方平台进行交易,第三方…

    2022年2月16日
    51300
  • 输液器的功能和注意事项是什么?

      输液器是一种常见的医疗耗材,经过无菌处理,建立静脉与药液之间通道,用于静脉输液。一般由静脉针或注射针、针头护帽、输液软管、药液过滤器、流速调节器、滴壶、瓶塞穿刺器、空气过滤器等八个部分连接组成,部分输液器还有注射件、加药口等。  1.使用注意事项  (1)…

    2021年2月4日
    50900
  • 如何处理过期药品?

      许多常用药基本上是每个家庭必备的,但药品不是食品,很多没吃完的、用量少的药,最后只能放到过期,一扔了之。可大多数人对于过期药的危害及处理并不了解。药品一旦过了有效期就成为劣药,不但达不到预期的疗效还可能分解出有害物质,加大药品的毒副作用,服用后直接危害人体…

    2020年2月21日
    45800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