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第28期) 警惕镇静催眠药引起的异常睡眠行为

编者按:
  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制度是我国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为保障公众用药安全而建立的一项制度。《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面向社会公开发布,对推动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用药安全起了积极作用。
  《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国外信息版将主要介绍有关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发布的最新安全性信息,分析安全性信息发布的背景及相关技术资料,同时参考通报品种在我国临床使用情况,评估其在我国的效益/风险。发布《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国外信息版旨在让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医务工作者,全面了解和掌握最新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降低或避免严重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从而为保障公众用药安全筑起一道有效屏障。
  本期通报品种为镇静催眠药品,此类药品多数属于精神药品,目前国家对精神药品有专门的管理条例进行严格管理,保证其合法、安全、合理使用,防止流入非法渠道。近年国外药政部门多次发布消息,提醒此类产品存在的新的安全风险,这些提示信息中的安全性风险在我国也可能同样存在。为使医务工作者、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以及公众了解这类药品的安全性问题,降低用药风险,特以专刊形式通报此类品种。



              警惕镇静催眠药引起的异常睡眠行为


  一、背景
  近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澳大利亚医疗产品局(TGA)多次发布镇静催眠药的安全性信息或要求药品生产商在药品说明书中强调此类药品可能引起异常睡眠行为的潜在风险。
  自报道镇静催眠药的风险以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一直对该类药品保持高度关注,及时跟踪国外最新的安全性信息,并在中心网站(www.cdr.gov.cn)和《药物警戒快讯》等载体中刊载了相关信息,同时密切关注我国镇静催眠药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了广大医护人员和患者及时了解镇静催眠药可能诱发的风险,保障临床用药安全,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特通报此安全信息。


  二、产品基本情况
  镇静催眠药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引起镇静和催眠作用的药物。镇静催眠药小剂量可引起镇静,使服药者处于安静和思睡状态,用于解除病人的焦虑和烦躁不安。中等剂量可引起催眠,诱导入睡,减少觉醒次数,延长睡眠时间,引起生理性的睡眠,用于失眠症的治疗。大剂量具有抗惊厥作用或麻醉作用。
  镇静催眠药在缓解病人紧张、焦虑和失眠症状以及抗惊厥、抗癫痫等方面确有使用价值。但长期服用这类药物,几乎都能引起耐受性、习惯性、成瘾性,同时也存在对这类药物的滥用现象。因此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合理用药,避免滥用。


  三、镇静催眠药的异常睡眠行为风险
  镇静催眠药的异常睡眠行为风险包括睡行症、梦驾症(在服用镇静催眠药后不清醒的状态下驾车,而没有任何印象)或在明显睡眠状态下的其他潜在危险行为,包括准备食物、进食、打电话和性交等。
  美国FDA要求所有镇静催眠药生产商在药品说明书中强调此类药品的潜在风险,此次涉及说明书修改的药品包括Ambien/Ambien CR (酒石酸唑吡坦,Sanofi Aventis)、Butisol Sodium (仲丁巴比妥钠,Medpointe Pharm HLC)、Carbrital (戊巴比妥钠,Parke-Davis)、Dalmane(盐酸氟西泮,Valeant Pharm)、Doral (夸西泮,Questcor Pharms)、Halcion (三唑仑,Pharmacia & Upjohn)、Lunesta (Sepracor)、Placidyl (乙氯维诺,Abbott)、Prosom (艾司唑仑片剂,Abbott)、Restoril (替马西泮胶囊,Tyco Healthcare)、Rozerem (Takeda)、Seconal (西可巴比妥,Lilly)、Sonata (King Pharmaceuticals)。(注:上述产品中,酒石酸唑吡坦钠、盐酸氟西泮、三唑仑、艾司唑仑在我国生产上市;替马西泮在2005年被批准为临床研究的新药。)
  澳大利亚TGA发布了唑吡坦安全性信息,强调服用唑吡坦可能导致神经和精神系统不良反应,包括行为和精神状态的变化以及一些奇怪的行为(如梦游或入睡时做出奇怪或潜在危险的行为);此后TGA再次发布信息称,TGA已在含唑吡坦的药品说明书中加入了黑框警告提示“唑吡坦可能与危险复杂的睡眠行为相关,包括睡行症和梦驾症,以及一些其他的离奇行为。服用唑吡坦时不能饮酒,并且在与其他中枢抑制药同时使用时需要警惕。唑吡坦限于短期使用,在严密医疗监护下最长可使用4周。”


  四、国内上市的镇静催眠药的不良反应情况
  我国上市的镇静催眠药品种众多,所有品种可能都会涉及异常睡眠行为的风险,仅对上述相关品种检索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数据库,具体检索情况如下:
  酒石酸唑吡坦主要表现为幻觉、谵妄、行为紊乱、意识模糊、头晕、嗜睡、梦游症等,严重的表现为肝功能异常、精神分裂样反应等。
  盐酸氟西泮主要不良反应表现为皮疹。
  艾司唑仑片主要不良反应表现为口干、嗜睡、皮疹、乏力、白细胞减少、无力、共济失调、头痛、睡眠障碍、幻觉等,严重的表现为肝功能异常、溶血性黄疸、视觉异常、水疱疹、意识模糊等。
  三唑仑主要不良反应表现为宿醉现象、头晕、幻觉、双硫仑样反应、记忆力降低、谵妄、药物依赖等。
  典型病例:患者,男性,86岁。II型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入院,因睡眠障碍, 2006年8月22日开始服用酒石酸唑吡坦片10mg。9月2日家属诉患者晚上噫语,20:50在病房摔倒,当时测血压160/90mmHg,心率84次/分,血糖3.8mmol/L,右眼眉弓处青紫肿胀,神不清,对答不切题。22:15测血糖9.5mmol/L,患者神志清,对答切题,但对经历事情无记忆。停用酒石酸唑吡坦片。9月4日再次给酒石酸唑吡坦片,9月7日晚又发生梦游,事后无记忆,当时血压160/90mmHg,心率84次/分,血糖5.4mmol/L,停用酒石酸唑吡坦片。


  五、建议
  鉴于镇静催眠药可能存在的上述风险,医护人员应指导患者正确用药,治疗应本着最短疗程和最小剂量的原则,并建议患者不要与酒精和/或其他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物同时服用。
  患者应遵循医生和药师建议,并严格按照说明书服用药品。
  尽管所有的镇静催眠药都存在这类风险,但风险出现的概率却不相同。建议企业通过临床试验研究各类药品导致梦驾症和其他复杂行为的发生率,并加强对镇静催眠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及时报告不良反应信息。


  参考信息:
  1. http://www.tga.gov.au/alerts/stilnox2.htm
  2. http://www.fda.gov/cder/drug/infopage/sedative_hypnotics/default.htm.
  3. www.fda.gov/womens/getthefacts/sleep.html
  4. www.nhlbi.nih.gov/health/dci/Diseases/inso/inso_whatis.html.

本站基于学习/交流相关知识为目的,内容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或留言予以屏蔽/删除内容

(0)
上一篇 2010年5月11日 08:00
下一篇 2010年6月7日 08:00

相关推荐

  • 药物警戒快讯 2016年第11期(总第163期)

    内容提要 美国警示直接抗丙肝病毒药物的乙肝复燃风险加拿大评估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尿潴留风险加拿大提示芬戈莫德的癌症风险加拿大提示氟维司群因雌二醇水平假性升高导致不必要治疗的风险英国调整依托考昔的使用剂量 美国警示直接抗丙肝病毒药物的乙肝复燃风险   201…

    2016年12月12日
    1.3K00
  • 关于2000年至2001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情况的通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局:   1999年11月《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试行))》(下称《试行办法》)颁布实施以来,  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加大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力度,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数量和质量有了  明显提高。根据《试行…

    2001年11月19日
    1.3K00
  • 药物警戒快讯 2013年第4期 (总第120期)

    内容提要  英国警示超适应症使用B型肉毒毒素的风险  加拿大警示替拉瑞韦联合治疗引起的严重皮肤反应  加拿大发布利妥昔单抗的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和  Stevens-Johnson综合征风险的信息  美国警示阿奇霉素的潜在致死性心律失常风险  欧洲药品管理局建…

    2013年4月28日
    1.3K00
  • 药物警戒快讯 2005年第9期(总第9期)

    内容提要  英国、澳大利亚报道黑升麻引起肝损害  加拿大要求修改非典型抗精神病药说明书  美国FDA发布成人使用抗抑郁药的健康忠告  美国FDA更新治疗勃起功能障碍药品的说明书  美国FDA发出关于米非司酮的安全性警告  FDA 要求 Purdue Pharm…

    2005年5月27日
    1.3K00
  • 药物警戒快讯 2010年第7期 (总第84期)

    内容提要  美国警告辛伐他汀的严重肌损害风险  美国修订说明书警示丙硫氧嘧啶的肝损害风险  美国发布恩他卡朋、卡比多巴和左旋多巴复方制剂的药品安全性信息  加拿大修订说明书警示莫西沙星严重肝损伤风险  欧盟更新激素替代疗法第三版核心药品特性概要  欧盟撤销丁苯…

    2010年6月7日
    1.3K00
  • 药物警戒快讯 2008年第11期(总第60期)

    内容提要   美国企业声明OTC感冒咳嗽药不用于4岁以下儿童  美国警告厄洛替尼肝损伤风险  美国警告与磷酸铬混悬液相关的白血病风险  美国FDA认为他汀类药物不会增加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的发生风险  美国FDA发布阿法依泊汀早期安全性信息  美国警告贝伐单抗和…

    2008年11月17日
    1.3K00
  • 药物警戒快讯 2009年第12期 (总第74期)

    内容提要  美国FDA发布奥利司他早期安全评估结果  英国采取措施降低可待因类药物的滥用或成瘾风险  欧盟警告短效β受体激动剂引起心肌缺血风险  美国和英国发布依曲韦林重要安全性信息  澳大利亚警告TNF抑制剂可能引发药源性红斑狼疮  澳大利亚警告二甲双胍乳酸…

    2009年12月24日
    1.3K00
  • 药物警戒快讯第3期(总第203期)

      内容提要   欧盟因脑膜瘤风险限制环丙孕酮的使用  英国更新阿仑单抗的使用限制及加强监测的要求  英国依托孕烯避孕植入剂采用新的植入点以减少神经血管损伤和植入剂移位的罕见风险  英国更新丙戊酸钠预防妊娠计划教育材料  日本警示患间质性肺疾病及有该病史的患者…

    2020年4月16日
    1.3K00
  • 药物警戒快讯 第5期(总第193期)

    内容提要 美国黑框警告某些治疗失眠类药物的复杂睡眠行为造成严重伤害的风险 欧盟建议撤回奥拉单抗的上市许可 欧盟建议限制多发性硬化治疗药物阿仑单抗使用 英国警示艾维雷韦/克比司特因治疗失败和母婴传播HIV的风险避免在孕期使用 英国警告免疫功能抑制和60岁以上患者…

    2019年5月31日
    1.3K00
  • 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第37期) 关注双膦酸盐药物的严重不良反应

    编者按:  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制度是我国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为保障公众用药安全而建立的一项制度。《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面向社会公开发布,对推动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用药安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国外信息版主要介绍有关…

    2011年4月15日
    1.3K00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